破内耗之茧,绽生命之光
——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感
初读《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本以为只是一个简单的童话,可深入其中,才发现这是一场震撼心灵的自我探索之旅,它为我拨开了内耗与执迷的迷雾,带来了新生的曙光。
书中的蛤蟆先生,就像生活中无数个被内耗折磨的我们。他曾经拥有令人羡慕的一切,可内心却被抑郁与痛苦填满。他在与心理医生的交谈中,逐渐揭开自己内心深处的伤疤,直面那些导致内耗的根源。这让我不禁联想到自己,生活里,我也常常陷入无端的自我怀疑。工作上,一个小小的失误,就能让我反复回想,不断自责,仿佛自己犯下了不可饶恕的大错;生活中,和朋友的一次小摩擦,也会让我纠结许久,担心对方不再喜欢自己。这些内耗就像无形的枷锁,束缚着我,让我疲惫不堪。
书中提到的“情绪温度计”概念,让我深受启发。我们要学会识别自己的情绪,只有清楚地了解自己处于何种情绪状态,才能更好地应对。过去,我总是任由情绪肆意蔓延,却从未想过要去剖析它们。现在我明白,每一种情绪都是内心的信号,愤怒可能是因为自己的边界被侵犯,悲伤或许是对失去的不舍。当我开始正视这些情绪,而不是逃避或压抑时,内心的负担减轻了许多。
而“人生坐标”的设定,则让我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态度。蛤蟆先生在心理医生的引导下,认识到自己一直处于“我不好,你好”的自卑坐标中,这导致他不断否定自己,陷入内耗的深渊。我们常常习惯用别人的标准来衡量自己,一旦达不到,就陷入自我否定。但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和独特之处,我们应该学会肯定自己,建立“我好,你也好”的积极人生坐标。
书中关于“时间线”的探讨,也让我深刻反思自己对过去和未来的态度。我们总是要么沉浸在过去的遗憾中无法自拔,要么对未来充满焦虑和担忧,却唯独忽略了当下。过去的已经过去,未来还未到来,只有当下才是我们真正能够把握的。当我把注意力拉回到当下,用心去感受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我发现那些因过去和未来而产生的内耗逐渐消散。
读罢此书,我开始尝试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我不再一味地自我否定,而是冷静分析,寻找解决办法;在生活里,我不再为一些小事而纠结,学会了更加宽容地对待他人和自己。虽然偶尔还是会陷入内耗的陷阱,但我已经能够及时察觉,并运用书中所学的方法,让自己重新回到积极的轨道上。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让我清晰地看到自己内心的挣扎与困惑;又像一把钥匙,为我打开了摆脱内耗、放下执迷的大门。它让我明白,真正的救赎来自于内心,只有勇敢地面对自己,接纳自己,才能摆脱内耗的枷锁,拥抱自由而美好的人生 。
妇儿病区 郭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