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有温度的科室 做一名有温度的护士
供稿人:中医科 刘春燕
服务一位患者,结交一位朋友,奉送一份温暖,感动一个家庭。这是我们医院人文建设的中心,也是我们医院全体医护人员工作的指导原则。
我们中医科不断倡导护理人员“做有温度的护士、行最温暖的护理、施最温情的服务",探索更为融洽的护患氛围。
吴爷爷是一名“五保户”,因左侧体活动不灵,入住我科。入科时他身穿一件带有浓浓汗臭味的补丁外衣,手里提着一大袋馒头与一个沾满水垢的脸盆。为他做完入院宣教后,我立即找来了病员服,指甲刀、剃须刀,对他说:“爷爷您胡须长了,我为你剃须好吗?”他急忙回答:“不用不用,这样挺好的,别麻烦你们了。”我轻轻的拍了拍他的肩膀说:“不麻烦,这是我们应该做的。”爷爷的胡须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剃过了,又长又硬,为了避免弄疼他,我找来了热水与毛巾,热敷了好一会儿爷爷才觉得剃须不那么疼了。剃完胡须便开始剪指甲,指甲缝里黑黑的,我仿佛都能想象里面细菌生长的模样。小心翼翼的剪完指甲,又帮他擦身、洗头,换好病员服,看着老人家焕然一新的模样,心里默默为自己是一名护土而感到骄傲。
做完一切已经12点了,看着他孤单无助的徘徊在病房周围,我礼貌性的问他:爷爷午饭时间到了,您吃什么呀?”他指着带来的馒头说:不用了,你看我带了这么多呢。”什么?你中午就吃这个啊?能吃饱吗?您生病了得加强营养,身体才能好的快。”他只是沉默的点一点头。看到这一幕,一阵莫名的心酸涌上心头,我立刻转身去买了可口的饭菜。当我端着热腾腾的饭菜走到爷爷床边,他满脸诧异的看着我,双眼噙着泪,微笑着对我点点头,我明白那一刻的微笑代表满足,洋满着幸福。在大家的精心照料下,老人的病情渐稳好转,也把科室当成了自己的家,把我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
中秋节前夕,社区来医院慰问老人,给吴爷爷送来了一盒月饼,对于吴爷爷来说一年就吃这一次月饼,这盒月饼愈显珍贵。但他却舍不得吃,他有一个小小的心愿。一盒月饼只有几个,为保证我们每人都能吃到月饼,爷爷想到了一个好办法,把一块月饼分成两份,这样每个人都有一份。当爷爷把这份特殊的礼物拿到我们面前时,办公室顿时安静了下来,谁也没想到送月饼的竟是吴爷爷,大家都知道这盒月饼意味着什么。于是这盒在常人来看最普通的月饼,却在我们医护人员和吴爷爷之间传来传去。最后,爷爷实在没有办法,悄悄把我叫到病床前,几乎祈求地说:“你先吃一口吧,要不然他们都不吃。”我含泪吃下了一口这万分甜蜜的月饼,爷爷笑了,我却哭了。后来老人家康复出院去了敬老院,我也无缘再见到这位特殊的“送礼”老人。
就像诗中说的一样:愿你三冬暖,愿你春不寒,愿你夜有灯,雨有伞,愿时光能缓,愿故人不散,愿你一路上有人陪伴。正是面带微笑的细心呵护和妙手回春的仁心医术,驱散了疾病的阴霾,让康复之路充满了爱和希望。
中医科是一个有温度的科室,当患者出院时,我们不说“再见”,而是说:“微信常联系,记得来复诊。"让护理服务继续延续到社会和家庭,把爱的种子播到每位患者和家属心里,用爱浇灌,用真诚呵护,让它不断成长、壮大,我相信明天,这将成为我们潍坊鸢都医院的一张响亮的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