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路有爱,心向阳光
供稿人:内二病区 吴晓庆
天使,是美的象征,我们渴望成为真的天使,不仅仅是因为她的美丽,而是因为她能给人们带来美好幸福的生活。
三年疫情是是一场没有硝烟没有战火的战争,看不见硝烟滚滚,我们身为白衣天使同样有被硝烟吞噬的危难,听不到炮声隆隆,我们同样有被弹片炸伤的险情!面对困难,我们迎难而上;面对死神,我们大义凛然。
愈是艰难险阻,愈显担当作为。2022年4月,注定不寻常,上海疫情爆发,我们接到了援护的任务,来到了上海浦东新区周浦医院的监护病房对急危重症病人进行救治。
“叔叔,今天感觉怎么样啊”“哎呦,好多了谢谢你啊,今天怎么上晚班了”“呀,你能听出来我是谁吗”其实我是很惊讶的在隔离病房里我们每一个护士穿的都是一样的大白服,有时候我们之间的相认都是比较困难的,29床的叔叔怎么就能从我的话语中认出我来的,其实我以为他是把我错认了。他的女儿说,你们背后都写着山东,就你这个衣服前面画着一个小太阳,在听你的口音,可不就是小太阳吗,我笑了笑,竖起大拇指说“您记性可真好!”
29床的叔叔是上海本地人,他本身就有哮喘病史,感染新冠后,喘憋的更加严重了,记得他刚来的那天是用平车推进来的,后面紧跟的是他的女儿,护送人员跟我们说家属是没有被感染的,我们告诉她家属说,进来是不能出去的,要你和病人核酸连续阴性三天后才可以出去的,家属坚定的说“我知道,我要一直陪着我爸爸,不然她没有人照顾的啊。”
刚来这里的几天可能是对新环境的陌生,对治疗还是可以接受的,后来情况稍微好转一点的时候,他便厌烦了我们给他的一些护理操作。
记得那天我负责一组的护理治疗,去给他接针时,是连氧气都没带的。我对他说“怎么了叔叔,是带氧气时间长了感觉有点累了吗?怎么不吸氧了。”他没有回应我,我以为是我的声音不够大,顺手还把氧气管拿起来准备带上去,又重复了我刚刚说过的话,他突然把氧气管扔到一边,气冲冲的说到我都转阴了,为什么还不能出院,我要回家。我已经好了,不需要挂水了。
他女儿说:“爸爸,又闹脾气了,你问问护士你什么时候能回家。”我笑了笑对他说到:“叔叔,核酸连续转阴三天才能行的,而且我们还需要跟领导上报的,你看你,一生气又有点喘了吧,咱们听话吸上氧,好好配合打针吃药,咱们争取出院的那天能够不吸氧,身体健健康康的出院!”
在后续的治疗中,29床的叔叔一直在积极配合,好好吃药,只要我当班就会去看一眼他,就连吃饭都带着氧气,在他这几天的配合治疗之后气色变好了不少,吃饭也吃的多了,他和家属连续三天核酸阴性,可以出院了,去通知他们出院的那天,她女儿碰了碰她爸爸的胳膊肘说:“爸,被你碰掉手里氧气管的那个‘小太阳’,要送我们坐上回家的公交车了。”
其实我们在临床中会碰见各种形形色色的人,有时我们的一句话可能会成为他们的动力,我今天分享的这个故事只是一件平平无奇的一件小事,但却是我们援沪中,被问最多的问题。我们认真回答来打消他们的顾虑,就是给那时候的他们最好的精神支柱。
阳光是沙漠中清澈的泉水,给口渴的人带来清凉的水。阳光是夏天的一阵凉风,为烦躁的人带走了余热。太阳是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给受惊的人们带来希望。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越来越多的实际案例让我觉得,我们更有必要将心理治疗、叙事护理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通过心理交流和行动来改变患者面对疾病焦虑的心态。而且,也让我学会了更好的倾听和交流,这大概就是叙事的魅力吧!